首页

优美之家论

时间:2025-05-29 06:25:34 作者:AI如何重塑出版业?专家学者探讨转型之路 浏览量:69587

  中新网深圳5月28日电 (记者 蔡敏婕)“推进出版和科技深度融合不是选择题,而是时代必答题。”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办,在AI浪潮下,如何利用AI赋能,革新传统出版业,重塑融合出版新业态,成为与会人员论道的焦点。

  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看来,数字化最大的意义,是形成新的业态。“所以,出版业的技术应用,必须聚焦在产品与产业创新上,加快专业化、垂直化、体系化内容建设。”

 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刘超表示,在各种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崛起、传统教材市场份额不再具有优势的今天,教育出版若不能和算法驱动有效融入,将面临用户黏性的流失,甚至将面临“渠道失语”的困境。

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,在技术和出版深度融合的过程中,需注重产业向新、价值向善、眼光向外。产业向新即用新技术满足出版需求;价值向善是商业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;眼光向外指的是出版需要注重海内外文化内容的融合。

  阿里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媛也提到,大模型本质是“规律的熔炉”——AI是从数据中提取规律,而非机械复制,数据不再仅是资源,更是驱动决策的生产要素。袁媛提出“快慢思考”融合的AI进化方向——既保留创意灵感,又提升事实准确性,为人类创造力装上“加速器”。技术不再是外挂工具,而是生态重构的基因。

  当天论坛现场,“内容为王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。“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内容。”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庆强调,要通过立体化开发,将单一图书转化为产业链,最终形成生态圈。

  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肖风华称,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高质量内容。随着AI进入“结果导向”阶段,专业、精准的垂类数据成为技术进化的“养料”。出版行业能提供的高质量内容在未来会与技术共生,成为技术本身,具有革命性意义。

  与会专家指出,当前内容生产多元化带来诸多挑战,出版社必须拥抱技术,以应对读者需求的升级,在信息过剩时代,要突出内容生产,以精品供给构筑发展优势。

  “未来,没有一个人能忽略AI的存在,AI扑面而来,彻底改变了儿童内容行业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关系,也重构了儿童内容的生产逻辑。”“凯叔讲故事”创始人王凯说,过去,内容创作主要对象是受众,但现在,创作者要让AI理解创作意图,产出不同风格的内容方案。这时候,内容创作者就不只是编剧了,对于内容创作和出版人来说,“AI是工具,互动是手段,成长是目的,孩子是主角”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两会声音】吉林市委书记胡斌:抢抓振兴机遇 打造文旅名城

北京3月14日电 以“学习两会精神,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的2024年第一期工商联大讲堂近日在北京举行。6位专家学者、民营企业家受邀对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进行解读。

小新带你看世界丨美国堪萨斯城里的中国元素

青海门源7月13日电(陈宗淇)13日上午,2024“中国工商银行杯”第二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(以下简称“环湖赛”)第七赛段祁连-门源的比赛开赛,土耳其TOTO车队的121号车手艾哈迈·奥尔肯获得赛段冠军。

热评丨又有新职业上新:从应运而生到引领发展

林浩对峰谷时段调整表示欢迎,认为这将使一些上班族不必再熬夜充电。凌晨一点,车辆完成充电后,林浩驾车驶离。随后,另一辆在旁等候的新能源汽车驶入充电区,连上了林浩刚使用的充电枪。(完)

大连市沙河口区某舞厅发生放火案 致1死3伤

悟原理,重在强调领悟文本中蕴含的规律性认识。学贵心悟、守旧无功,理论学习贵在勤思和细悟。学习原著原文的根本目的,不是死记硬背、熟记教条,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。例如,“两个结合”重大论断,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规律,为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遵循;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、引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。悟原理是知行合一的过程,不仅需要悟深悟透这些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让精辟思想、经典论断、严密逻辑在头脑中扎根,更需要将从经典著作中获取的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框架、德行修养和能力系统,将知识转化为智慧,将原理提升为能力,将学习成果汇聚于行,在具体实践中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真理力量,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最终达到“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”的效果,做到学、思、用贯通,知、信、行统一。

【百万庄小课堂】挖吃野菜成民众“春季限定快乐” 医生:有风险,不认识的不要摘

前11个月,我国进口铁矿砂11.24亿吨,增加4.3%,进口均价(下同)每吨768元,下跌3.9%;原油 5.06亿吨,减少1.9%,每吨4208.8元,上涨0.3%;煤4.9亿吨,增加14.8%,每吨688.4元,下跌12.5%;天然气1.2亿吨,增加12%,每吨3506.2元,下跌5.8%;大豆9709万吨,增加9.4%,每吨3591.7元,下跌15.1%;成品油 4494万吨,增加4.5%,每吨4322.9元,上涨4.5%。此外,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2633.3万吨,减少2.4%,每吨1.08万元,下跌0.1%;未锻轧铜及铜材512.7万吨,增加1.7%,每吨6.77万元,上涨11.1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